【2025·向新向上】七旬老人的“新生活”
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爱心餐厅、“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在临泽县,一套覆盖生活、餐饮、安全的立体式养老服务“网络”,正让七旬老人们的生活实现从“将就”到“讲究”的跨越,开启幸福“新篇章”。
清晨的板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洒满阳光,71岁的徐庭宝老人哼着戏曲走进活动室,与老友们切磋唱腔。“以前搞活动只能租农户的房子,条件特别简陋,冬天冷夏天热,大家聚在一起也施展不开。”徐庭宝感慨,“现在可不一样了,这里有棋牌室、书画室,还有康复理疗室,日子过得比以前有意思多了!”
作为2023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板桥镇养老服务中心不仅配备10张床位,还提供助餐和短期托养服务。每天8点刚过,老人们就陆续“打卡”,在多功能活动室里享受惬意时光。“这里功能比较齐全,设备也比较完善,老年人特别喜欢来这里。”养老服务中心管理人员韩子妍说。
临泽县先后争取省委、省政府为民实事项目资金1328万元,建成鸭暖、沙河、板桥、新华、平川5个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规划设置多功能活动、书画阅览、棋牌娱乐、休闲健身、康复理疗、助老餐厅等功能室,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并投资280万元建成沙河西关、新华向前、蓼泉湾子、板桥红沟、鸭暖张湾等11个村互助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打造了环境温馨、设施完善的幸福家园,至目前,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100%。这些设施不仅有娱乐休闲空间,更成为老人们的“第二个家”。
饭点时分,沙河镇化音村敬老爱心餐厅飘出阵阵香气。72岁的宋天学端起热乎的饭菜,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做饭对我来说是个大难题,一个人也懒得做,经常随便对付一口。现在有了爱心餐厅,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而且味道还特别好。”
对于沙河镇化音村的老人们来说,爱心餐厅的出现,是生活中的一大福音。许多老人由于年事已高,做饭变得困难,爱心餐厅的开设,让他们吃上了热乎、可口的饭菜。化音村党支部书记宋鸿利介绍,餐厅针对老年人口味和体力需求调整菜品,实行“管饱加量”服务,日均服务老人超50人次。
根据城乡老年人分布及助餐需求半径,临泽县按照一刻钟就餐服务圈布局,签约4家社会化助老餐厅,建成5个社区敬老爱心餐厅,依托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农村助餐点7个,并引入“智慧食堂”系统。老人们通过手机APP即可订餐,刷脸就能就餐,累计2.9万人次享受补助餐,17.87万元补贴精准“落袋”。
除此之外,独居老人的安全同样被悉心守护。70岁的兰萍老人独自居住,“一键通”就像是她的“守护天使”。“有了这个‘一键通’,我心里踏实多了。”兰萍老人说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通过它询问我的情况,提醒我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一键通”不仅能在紧急时刻提供救援,还能进行日常的安全监测和精神慰藉,让老人们感受到关怀与陪伴,不再感到孤单。作为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临泽县累计筹资285万元免费为城乡1120户独居老人、200户高龄老人、80户失能老人安装集红外人体移动传感器、智能手环、拉绳报警器、烟感报警器、数字语音智能终端于一体的“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构建“平台+服务+老人+终端”模式,累计提供全天候紧急救助、智能监测、安全提醒、精神慰藉、关爱问候等服务6.28万人次,处置安全隐患223次,解决实际问题2401件。
从“老有所居”到“老有所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有人管”到“智慧护”,临泽县以项目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套体系如同温暖的羽翼,托举起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让七旬人生绽放出别样光彩。(汪永凡、王丽丽)
编辑:丁文娟
责编:魏红光
审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