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入梅后
安徽皖南山区降雨量是常年梅雨量的1.66倍
黄山市平均降雨量585毫米
较常年同期偏多306%
面对严峻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形势
黄山市全面压实基层干部包村包户责任
认真落实“三个紧急转移”要求
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由于提前准确识别灾前征兆
临灾提早转移群众
近日
安徽黄山两地成功避险3起地质灾害
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
作为典型案例
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1 房屋全部垮塌、夷为平地一家7口提前全部转移
6月20日4时
休宁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息
并紧急“叫应”榆村乡、东临溪镇等重点乡镇
6时
榆村乡太塘村风险隐患信息员唐甘仙排查时
发现太塘河水位快速上涨
仅二十多分钟上涨近2米
立即上报
乡政府接报后
紧急会商研判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
迅速制定人员转移方案
6时10分
乡、村干部分三组快速对
低洼、易滑坡地质灾害点及切坡建房户等区域人员进行转移安置
第一组逐户上门通知
有序引导群众主动撤离
第二组针对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重点人群
由党员干部按照点对点包保
帮助困难群众安全撤离
第三组对转移群众妥善安排
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7时
太塘村将切坡建房的胡胜春一家7人
全部转移至政府集中安置点
9时
太塘村130户340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点
高风险区域放置安全警示牌、拉起警戒线
并安排专人值守
防止村民回流发生意外
13时53分
胡胜春房屋后的山体土壤松动掉落
树木倾倒,继而崩塌
14秒钟后两层楼房开始垮塌
5秒钟后楼房全部垮塌、夷为平地
得益于预警信息及时、摸排情况快速、转移受威胁群众果断
无人员伤亡
2 夜巡发现存在滑坡风险 及时转移安置受威胁人员
6月26日17时
徽州区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红色预警
27日4时
富溪乡碣石村风险隐患信息员储机文和村书记谢长庚夜巡时
发现碣石村小坞组鲍瑞娥家屋后
山坡上不断有水顺坡流下
山体有滑坡风险
立即上报乡里和区里
区防办主任、徽州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吴诚志接报后
立即将险情报告区指挥中心
值守的指挥长、徽州区区长汪长剑要求
立刻把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
5时40分
乡村两级干部紧急将不愿撤离的鲍瑞娥
转移至福州红色讲堂安置点
同步组织工作人员现场设置警示标识
并安排村网格员在点位上监控
提醒附近村民出行注意安全
7时许
山体滑坡发生,房屋瞬间被掩埋
之后
区防指指挥长、徽州区委书记张伟到达现场
并赴安置点做好鲍瑞娥的安抚工作
解释兜底保障政策,消除后顾之忧
由于及时转移,无人员伤亡
3 房屋后山体出现裂缝 40分钟成功劝导两位老人转移
6月26日17时
徽州区发布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红色预警
19时
洽舍乡洽舍村防汛应急小分队
队长蒋思忠和队员张健巡查发现
103省道旁吴海棠屋后山体出现裂缝
伴有小碎石掉落,随时可能会崩塌
屋内还居住着已近90岁的吴海棠夫妇
小分队立刻将险情和老人患有高血压等情况上报
接报后
洽舍乡将情况报告给驻点包保的区组织部部长汪朝军
19时50分
汪朝军带领由乡党委政府和乡卫生院组成的转移小组到达现场
对两名高龄老人进行劝导
并通过视频电话方式联系到老人子女
同步做思想工作
经过40分钟的耐心劝导
两位老人配合转移
21时
转移小组安排专车先将老人送至村部
并安排医生进行身体检查
老人儿子将其接走
21时20分
组织工作人员现场设置警示标识
并安排村网格员24小时在点监控
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22时45分
崩塌导致房屋倒塌
由于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指出,这是3起提前准确识别灾前征兆、临灾提早两小时转移群众的典型避险避灾案例。安徽省应急管理厅部署提前摸排、提前储备、提前下沉、提前转移、提前应对“五个提前”工作机制,黄山市抓实抓细避险转移工作。徽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部署,聚焦人员转移、安置、返家三个阶段,创新建立“555”(“五个提前”实现安全转移、“五个措施”做到平稳安置、“五个步骤”助力平安返回)工作机制,做实做细“敲门行动”,努力做到人员转移安置闭环管理。